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週記溝通時間 【建立習慣的方法】

 【老師心情分享】

最近閱讀一本好書「原子習慣-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」,書裡有許多可提供各位參考的概念和想法。當然,每個人的人生,只能由自己掌握決定,有極少數的同學回應,不想要人生時時刻刻處於緊繃跳離舒適圈的狀態。人生本來就有多種生活的樣貌,在這裡,老師基於分享的心態,介紹這本書給大家,也提出我自己建立習慣的方法,提供各位參考。

習慣並沒有所謂的好習慣或壞習慣,而是看「做了這件事之後」是否與你的本意或目標相符合。例如,我想要成為一個口條分明,邏輯清晰的人,那麼培養閱讀的習慣將對於我的目標有加分的效果,可以設法抽出時間看書,朗讀錄音修正自己發音等,都是有助於提升自己朝目標前進。還記得大家在一年級所設定的願望嗎?到目前為止是否有已經完成的項目呢?

所以,建立習慣的第一個要件,就是想一想,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
為自己設定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(我想要成為OOO的那種人)。

目標設定後,再思考一下:要完成這個目標,我需要做什麼事呢?例如,我想要減重10公斤,我需要運動,我要降低糖份攝取,我要建立正常作息等等,這些都是有助於朝目標前進的方法,把需要努力的部份「寫下來」貼在醒目的地方,將對你去執行的行動力有加分的效果。

在原子習慣這本書中,第5-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(P90)提到,只需要寫下「執行意向」,也就是你要在「何時,何地,做什麼事」,將這件事寫下來,就能有助於提高你去做它的機率,這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方法。

最近,我整理了自己想做的事:例如閱讀,例如排定做家事的時間,練習某些技能的目標,寫下來,分配在一週之中,建立如下的表格,完成某一件事就將那格的格子畫掉,並設定獎勵機制。大家也可以替換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除了讀書之外(列進去)還有沒有想提升的能力,例如打球(運動)、游泳、練歌、研究日語、背英文單字、做車子的模型…等等,總會有自己想做的事情,一起放進來,提醒自己去做。另外,將目標整合為一週,就是希望能彈性運用,配合週期性的時間規畫,建立了什麼時候到了該做什麼事情的規律,降低猶豫不想做的怠惰性。有時候,今天比較忙,沒關係,明天再處理,找到空檔,盡量在一週內,把每一格都執行完,於是,朝著目標前進,好像,又離想要的自己近了一些。

上方的表格有助於勾選並檢核自己想做的事有哪些(未完成的有哪些),
當然,也要配合寫下「何時/何地/何事」的「執行意向」計畫,例如,我想要練習英文和日文,於是我可以計畫:每天/早餐後出門前/大約花10分鐘讀日文,10分鐘練習英文/在家中的餐桌上,讓這件事被執行的機率提高,週期性執行後便能變成習慣。大家也可以使用如上的表格,下方空出一些空格放臨時增加的作業(有些作業有週期性就可以直接列入)。如此一來,每天要做的事情清清楚楚,能方便自己規畫時間並好好運用瑣碎的時段。

可以去做,也可以不去做,因為人生是自己的。做了會怎麼樣?不做會怎麼樣?沒有人能夠打包票一言論定,但能夠為了自己而努力,便是一種幸福。

祝福大家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10/10/14 倩如